剝削貿易之曙光_平等貿易
方形編2020-10-06
過往歐美對於低開發國家貿易間的剝削,觸發了「公平貿易」的建立。公平貿易致力於平衡貿易商、生產者與環境之間的利益關係,確實改善了小農的經濟狀況及生活環境並達到環境之永續發展。然而仍有人為公平貿易是否真的能幫助在地農民提出了質疑。
公平貿易運動的起源須追溯至1940年代美國和歐洲與低開發國家之間的貿易。低開發國家中許多小農經常在品質與數量上遭到歐美中間商的剝削,加上國際貿易規則對生產者與勞工越來越苛刻,逐漸突顯出國際貿易體系的不平等。
此種不對等貿易促使「公平貿易」之誕生。公平貿易能夠「保障收購價格」,讓農民不受價格波動之傷害,除此之外,確保他們以永續經營方式進行耕種,以達環境之保護。公平貿易的另一特色即為透明的商業模式,透過建立一產品追溯系統,建立與消費者間的信賴關係。
對於在地農民而言,公平貿易商在每次的交易過程中會額外撥款用來成立「社會發展金」,農民可以運用這些資金興建醫院、改善飲水設施等等。此外,公平貿易下的生產者能得到技術培力的訓練機會,藉此改善所生產之農作品質。一旦家庭經濟狀況漸趨穩定,孩童教育機會也將有所提升。
因此,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亦為全球奠定了「公平貿易標準(Fairtrade Standard)」,所有貿易商及生產者都不可違背這套標準,並且必須接受獨立第三方的監督。因此,但凡附有公平貿易認證標章之商品,意即其原料的來源已通過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組織的檢測。
公平貿易認證所囊括的商品除了我們熟知的咖啡、香蕉、棉花等,更有保養品、貴金屬等。以貴金屬為例,經過:一、確保礦產來源 二、供應商認證 三、品牌商認證 此三階段建立一可信賴及可追溯之供應鏈,同時亦以合理價格收購,保障礦工生存條件並尊重其人權。
然而,公平貿易仍遭受不少非議。有人認為公平貿易僅是讓「有組織」的小農獲利,對真正底下工作的工人並無顯著保障,且公平貿易的生產者與收購者之間配合較無固定時間,導致生產者考量到自身利益,經常直接賣給當地其他購買商。除此之外,國際價格的上漲,造成公平貿易的補貼並無使生產者獲得足夠的幫助……
如何找到合夥的廠商本就是道難題,然而仍有許多不肖廠商,專門以此名義欺騙在地農民,造成他們更大的虧損,更有非註冊之販售商冒充公平貿易之商標哄騙民眾,使公平貿易的名聲大打折扣。
對於支持公平貿易與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論如何,在我們享受便利及物質生活時,希望都能夠飲水思源,甚至主動關心那些遭到剝削的農民議題並採取行動。
圖片來源: https://reurl.cc/Gr4O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