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民主選舉_淺談緬甸政治與權力剝奪
Shain編2020-11-22
正當美國大選如火如荼的進行,緬甸也在11月8日進行國會的選舉,超過3700萬的選民能夠參與這次的投票。而在2015年,第一次緬甸民主選舉中,全國民主聯盟在這場選戰中拿下多數票。然而,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翁山蘇姬,當選後,卻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轉為種族滅絕的代表。
在1990、2010年緬甸早已舉行過選舉,但權力全都操之在軍政府,在1962年政變後,2015年才真正落實「部分」民主選舉。此外,明年3月,將由眾院、上議院以及軍方提名總統候選人,再由國會投票,最高票者為總統,其他兩位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副總統。
緬甸政治可說是平民與軍政府「共享」,但緬甸民眾除了不願意與軍政共享,更是對執政黨未達成修憲承諾感到失望。2008年軍政府修憲,結果卻將憲法的選舉制度,修改成對軍方較有利的法案。例如:軍方在國會享有四分之一的保留席次、國防部長與內政部長等職須由軍方擔任。其中,配偶及其子女不是緬甸人不能擔任總統,更是針對翁山蘇姬,使她無法就任總統,只能擔任國務資政。
若翁山蘇姬欲名正言順當上總統,仍可透過修憲的方式。標準則是取的國會四分之三議員的同意票,也就是除了軍政府所派的議員外,應說服其他所有選舉而來的議員,其中也包含親軍派的鞏固發展黨,除非鞏固發展黨立場轉變,現在要進行修憲難度相當高。
即使此次被稱為第二次民主選舉,但選舉過程卻不公平。緬甸新冠疫情肆虐,執政黨以防疫為由,要求非必要行業停止營業,其中,記者也被包含在內。記者被禁止採訪非執政黨新聞及出刊。
兩年前所成立的人民黨及以商界人士為大宗籌組的人民先鋒黨,抨擊現任執政黨未達成的競選承諾與政策,而政府也以防疫為由,禁止選前造勢等活動,欲上國家電視發表政見,在上台前內容也必須經過審核。
而此次選舉,除了選舉過程爭議外,少數民族區域(如:羅興亞人)選民更是被取消選舉資格,選委會認為近期少數民族易發生衝突,設置投票所容易發生危險,宣布56區(開邦、孟邦等地區)取消投票資格,影響超過150萬的人民參政權,亦在選舉公報上對少數民族的稱呼帶有歧視字眼,NGO(非政府國際組織)HRW(人權觀察組織)則是評論這場選舉是有瑕疵的。
至於經濟層面,確實在全國民主聯盟的主政下有所提升,但政府對於羅興亞人的鎮壓,使得外商不敢進入緬甸投資。然而,翁山蘇姬的領導雖然帶來許多國際間的譴責,但有另一說,五年要將過去軍政府五十多年的不當執政立刻步上正軌並不容易。最後,民主是需要時代的淬煉,而不斷地向前,發現錯誤逐步修正,漸漸達成人民心中所謂「民主」的樣貌。
圖片來源: https://reurl.cc/Kj53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