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上路一週年 社會怎麼看?
木白編2020-05-31
2020/5/17,是台灣通過同婚專法的第一個週年,同時也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三十多年來的抗爭,這無疑是同性婚姻的一大里程碑。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專法的國家,目前世界共有29個國家同姓婚姻已合法。廣義的同性婚姻亦代表婚姻平權,指所有人不分性別以及性傾向,都有彼此締結「法定」婚姻的權利。然而經過了一年,這個社會究竟是如何看待同性婚姻這件事呢?
同婚上路一週年,這個社會更友善了嗎?
「我繼續美麗的活著,就是對反同方最好的回應。」–簡維萱
依據彩虹平權大平台的調查,有超過9成的人認為同婚通過對個人沒有影響,50.1%的人認為對社會沒有影響,但卻有超過3成的人認為對社會有負面影響,超過4成的人無法接受同志在街上接吻。
那些關於同性戀的負面社會標籤
搞Gay、娘娘腔、愛滋病、雜交、重慾……
這些標籤與行為,跟同志其實毫無直接關聯,然而社會把這些單詞套用在同志族群身上,進而產生許多恐同情緒、許多汙名化。這社會害怕的到頭來是那些單詞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而同志莫名其妙地成了代罪羔羊,好讓社會找到一個出氣筒來合理化這些概念,把這個族群逼成了少數。
大多數人都忘了,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平等的卻又獨一無二的璀璨,每個人都有愛其所愛的基本權利。大多數人都忘了,其實不該因為差異而歧視、傷害他人。
同婚專法的缺陷
現行的同婚專法保障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卻沒有給與同性伴侶收養小孩的權利,目前僅能藉由婚前「單方」領養,婚後再利用近親收養的方式來達成,無法兩人共同收養一個小孩。簡維萱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小孩對於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小孩代表著愛,代表著他能去感受,去付出,那些他父母曾給過他的無私的愛。
2018年國中小同志教育公投
2018年的公投第11案: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訂之同志教育?
此公投案得到了708萬同意票,重創同志族群,以及許多挺同、性別平權團體。教育部而後將「同志教育」一詞改為「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性傾向教育,及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教育」卻引來反同方激烈的抗議。
經過了許久時日,那些當初社會所恐懼的同婚通過會帶來的災難並無一發生,也並沒有影響到社會什麼,隨著時間過去,社會大眾對同性戀的接受度似乎也越來越高了,但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並沒有因此而鬆動。身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的人民,我們應該學著包容差異,尊重每一個個體,進而形塑一個更加友善的環境,讓愛無性別,也無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