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男孩墜樓事件引發示威抗議
Shain編2020-06-16
2020年6月2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是肆虐的巴西,一名非裔男童墜樓身亡,事發後天此事件被揭發於報紙,促使巴西人民走上街頭,除了哀悼小男孩之死,同時也對長期種族不平等表示不滿及抗議。
5月25日,「佛洛伊德事件」再度引發美國反種族主義的崛起,除了原案件發生地明尼阿波利斯外,其餘城市也紛紛採取示威行動,即使美國部分城市(芝加哥、西雅圖、費城等)已下令要求實施宵禁,但仍然抵擋不住民眾走上街頭,因而爆發多次的警民衝突。
反種族主義即是反對有關種族主義的行為與意識,以追求一個理想及平等的社會。6月初巴西的5歲非裔男孩米格爾‧達西瓦(Miguel da Silva)墜樓,不外乎是佛洛伊德事件的翻版,達西瓦的母親是一位非裔女傭,因新冠疫情的緣故,巴西的學校宣布停課,因此達西瓦則跟著母親去上班。
事發當天達西瓦的母親帶著白人雇主的家犬出門,並將男孩託付給雇主照顧,調查監視器紀錄顯示雇主與達西瓦在電梯內交談,歷時不久雇主按下電梯按鈕後便離開,電梯內只留下那名年僅5歲的男孩。
達西瓦到了頂樓(9樓)攀爬到窗外、跨越陽臺的欄杆,過程中不慎跌倒,導致墜樓身亡。6月5日,數百位民眾走上街頭高舉“Vidas Negras Importam(黑人的生命也很重要)”的標語,以及穿上印有達西瓦照片的衣服,藉此對這次達西瓦身亡事件表示悲憤。
巴西民眾也因此意識到達西瓦是黑人幫傭的小孩現實遭遇的指標,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達西瓦類似的遭遇。巴西與美國的種族關係略有雷同之處,因歷史淵源無論北美或是南美,其種族歧視可說是根深蒂固,而巴西則是美洲最後一個廢除奴隸制度的國家。
達西瓦事件和佛洛伊德事件都只是示威抗議以及重新燃起反種族主義的導火線,由於近期生活壓抑、長期種族不平等而爆發。另外,非裔仍占巴西人口的多數(56%),然而,白人的收入卻高出他們的2倍之多。雖然收入不能完全認定為巴西種族歧視的因素,但從中可以看出黑人的生活品質確實不如白人,能利用的資源也有所落差。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黑人與白人間或大或小的衝突,可見至今種族歧視在社會中尚未被弭平,但站在過去的角度來看,人們的想法因為時間的推進而逐漸改觀,在任何地方都會有族群的劃分並產生衝突,人們因此示威抗議,卻在這樣的抗爭中喚起社會的平等意識,對於促進族群和諧或是和平而言,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回顧臺灣歷史事件,因228事件一系列的衝突,而導致曾經外省人以及本省人的對立;原住民焚燒課本,抗議吳鳳故事的不實,不應出現在課本。示威抗議僅是個過程,可是後續人們的改觀能讓這個地區的文化更加多元與融合。
圖片來源: https://reurl.cc/exgm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