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t breathe.” —— 沒有停歇的種族歧視
木白編2020-07-11
美國時間2020/5/25傍晚,位於明尼蘇達州的一間商店像警方通報疑似有人拿20美金的假鈔買菸,而這位便是佛洛伊德。警方到場後先向店家詢問狀況,店家聲稱當時佛洛伊德疑似喝醉無法控制自己,警方隨後逮捕佛洛依德,在將佛洛伊德移往警車的途中,佛洛依德不慎跌倒,並稱自己有幽閉恐懼症,在把佛洛伊德拉入警車後,警察隨後又將他拉出警車,其中三名警官並將他面部朝下壓制在地,蕭文警察將他的膝蓋壓在佛洛伊德脖子上長達8分46秒,期間佛洛依德不斷喊著“I can’t breathe. ” 但在場警官並沒有停止動作,六分鐘後,佛洛伊德早已失去意識,而後送醫不治,自此道別人世。而這整個過程,都被旁觀的路人所錄下。這次事件再次燃起非裔美人的怒火,一連串的遊行自明尼蘇達州蔓延全美,南美、歐洲、澳洲等地也有許多人起身響應宣示人權正義。然而,種族歧視究竟從何而來?
講到種族歧視,我們必須先了解何謂種族主義(Racism)。種族主義是個極右派的社會意識形態,他們主張人類可以被分類為不同的「人種」,而人種與人種之間遺傳的膚色及肉體特質可以直接決定一個人的人性、智商、道德等等。他們也主張某些種族的人比其他種族來的優越,並且贊同用輕蔑、辱罵、隔離等等方式對待「次等種族」,這個社會因此有了種族歧視。
19世紀末,歐洲的政治、經濟及文化高居世界領先地位,有學者引用達爾文的理論歸納出「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征服「落後」地區的強者屬於「適於生存」的種族,並且有「義務」教導其他次等種族,使其脫離野蠻進入文明社會,合理化當時新帝國主義下的一切侵略活動。此及為白人優越主義及所謂「白人的責任」。(部分贊同白人優越主義的人也認為膚色和優等程度有直接的關聯性)
非裔美人佔現今美國人口的13%,這要拉到更遠的時間軸看。自大航海時代(15世紀)起,西班牙及葡萄牙因在中南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不足,開始大量從非洲輸出黑奴。
17世紀後,英國、法國、荷蘭在西印度群島及北美洲的殖民地也需要大量勞動力種植經濟作物,大批黑奴被販賣至美洲,許多相關文獻也指出,歐洲人在運送黑奴的過程中,採取極端的手段,他們不把黑奴當人看,而是當成商品在對待。黑奴貿易持續了三、四百年,據估計從16~19世紀期間約有超過一千萬的黑奴自非洲被運往美洲。
1863年美國前總統林肯先生解放黑奴後,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不斷地在進行中,這同時也代表著美國社會的歧視黑人的行為並沒有完全消失。1948年,一名牧師控告他居住的城市的教育局要求他九歲大的女兒搭乘巴士到偏遠的黑人學校讀書,而不是在他家附近的白人學校就讀。1954年,審理該案的最高法院意外地做出突破性的裁決,明白指出公立學校實施種族隔離政策是不合法的,也意味著任何政府機關及公共場合,皆無權實施種族隔離政策,該政策至此瓦解。
1955年,一名黑人女裁縫師因於搭車返家途中拒絕讓座給一位白人,而遭警方逮捕,幾天後,又以違反隔離法遭法院判處監禁。許多非裔美人無法忍受,發起聯合抵制搭乘公車的活動,持續抗爭,直到1956年11月,美國最高法院作出在公共汽車上實施種族隔離政策違憲的判決,這便是著名的非暴力運動-公車抵制事件。1963年8月28日,代表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的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一篇著名演說 “I Have a Dream. ” 期望能帶來一個真正平等的友善社會。
種族歧視是個存在社會幾百年的社會議題,縱使我們身在亞洲,並不代表與我們無關,社會上的許多偏見,便是存在於無知間,我們有必要更加深入了解。黑人的平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每個人的了解與支持,或許都是他們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期許這個社會終能帶給人類平等與友善。
圖片來源: https://pse.is/U8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