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族計劃生育與種族滅絕爭議
Shain編2020-08-20
無論在國際或是中國,新疆在政治與文化上都是引發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許多國際人權團體(如:國際特赦組織)曾發起聯署聲援人權受到侵害的維吾爾族人。在近十年來,看見中國政府推動再教育營加強監控以及限制自由;系統性使維族孩童與家人分離,讓維族後代遠離傳統文化。此外,中國更對新疆維族人實施生育計劃。
1970年代起,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2015年底,中國通過《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允許每個家庭能夠育有兩個子女,另規範農村每對夫妻能夠生育三個子女,簡稱「城二農三」;2017年修法通過《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取消對少數民族的優待,故城二農三的政策並未區分民族,使得維族的生育數量被限縮。
中國要求超過生育額度者課徵社會撫養費,將已懷孕、未出生的案例劃分為違法生育的判準並溯及既往。從維吾爾族的主要聚集地喀什、和田的生育率數據來看,2015至2018年下降了六成,然而,全中國的生育率僅下降一成。
中國政府實施許多降低維族人生育率的手段,其中「訪匯聚」政策,是中國政府利用黨政單位幹部與維吾爾族人結親,定期進入維族人家中同吃住、同勞動,換言之,則是參與其作息,因此該政策也被推測是監控維族人生育人口的主因。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再比較中國節育環的使用量,2014年20萬個至2018年(《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通過後)則上升至33萬個,而節育環亦不能隨意卸除,須通過中國政府認可才能執行移除手術。
為拉低維吾爾族人的生育率,除了繳納高額社會撫養費以及接受長效絕育措施,更不排除進入似拘留營的教育轉化設施,進行職業技能教育培訓,故引發國外批評的「種族滅絕」之說。美聯社的新疆議題報導撰寫人Andrian Zenz表示,已發現防止生育和女性大規模絕育的證據,政策方向也符合《聯合國種族滅絶公約》的標凖。
民族誌作者Tom Cliff認為中國的施政方針是以內地的角度去處理其所認為的新疆問題。由此可知,中國藉由講求民族平等,降低維吾爾族人的生育水平,同時削弱維吾爾族人的活躍度,以達成政府眼中的「同化」及「常態化」。
回歸到歷史,雖然在1970年代少數民族仍是和中國漢人一樣強制實施一胎化,但在1980年代中期在政策上開始有了鬆綁,原因出自於蘇聯對於少數民族較為弱勢的理念傳習,以落實社會主義。加上地方對於政策的反彈(1985年烏魯木齊有上千名學生走上街頭抗議最為著名),中國可能無法負荷的機會成本。
20世紀末,不論是漢人或是少數民族,可以選擇走後門獲取相關文件,順利躲過生育計劃的影響,可是當21世紀大型數位監控體系的落實,即代表著想閃避生育計劃的實施不再是賄賂醫院、協商等如此簡單,也間接加強對維吾爾女性身體的控制。
在南疆人們認為生育孩子是阿拉的賞賜,如今卻被劃分為宗教極端思想。不論是在國際上專家所抨擊種族滅絕,或中國所謂的常態化。由於政治觀的不同,衡量的標準也因人而異,但不可否認的,在中國的黨國體制下,維吾爾族人的身心、文化傳承都會受到重創,更將維族人推向更脆弱的位置。
圖片來源: https://reurl.cc/XkX8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