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的性別議題:開創多元共融新篇章
木白編2021-08-16
歷時17日的2020東京奧運,在8月8日劃下完美的句點。本屆奧運堪稱是「史上性別最平等與多元的一屆」,有49%的女性參賽者,是奧運歷年最高,並積極籌組性別平等團隊,將日本奧會的女性理事比例提高至42%,且在開幕式時,每個國家都推派一女、一男運動員共同舉起代表國家的旗幟進場。至少182位LGBTQ+運動員參賽,創下奧運紀錄,這不只讓LGBTQ+社群的能見度增高許多,也帶動較保守的日本社會更深入討論LGBTQ+議題。此次奧運有許多非異性戀及非二元性別者公開聲援LGBTQ+社群,許多女性運動員亦透過對服裝的改變提出他們的訴求,期望衝破長久以來父權與異性戀霸權社會對女性及女性運動員的物化、性化表現與束縛,以及對非異性戀者的不解與恐懼。
我們都有權力決定自己要穿什麼
曾經,女性不能參加奧運會,在古代希臘,展現力與美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只限「希臘公民」參加,女性及奴隸都不具備資格。直到1900年的巴黎奧運才允許女性參賽,但被限制只能參加特定項目。直至今日,女性在運動領域愈漸活躍,他們的努力得以被看見,他們的成就得以被認可。但我們的社會真的性別平等了嗎?
早前,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因在比賽時穿著「短褲」而非「比基尼泳褲」,遭歐洲手球聯合會以「穿著不當」為由罰款1500歐元(約新台幣5萬元)。國際手球總會規定,女性運動員在參與該競賽項目時,需穿著貼身、剪裁至大腿上方,且側邊寬度最大10公分的比基尼緊身泳褲,男性運動員的規定則為膝上10公分的短褲,寬鬆即可。此項規定在男性、女性之間存有巨大差異,而過度限制女性運動員與束縛女性的服裝規定,被許多人認為是「性化」女性參賽者的具體作為。
然而,「性化」女性運動員服裝不只出現在沙灘手球界,也一直是體操界為人詬病的作為。雖然體操項目並未明文規定女性參賽服裝,但近年多以三角高衩、露出整條大腿的緊身衣為主,只有少數特定宗教背景的女性選手會穿上遮蓋大腿的服裝。而男性選手的服裝則主要為無袖上衣加上短褲或長褲。2020東京奧運體操資格賽中,德國女子體操隊穿著長褲型緊身服裝,抵制運動場上「性化」女性選手的陋習,反對體操界的「性別歧視」,替女性運動員及所有女性發聲。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力決定自己要穿什麼,每個人都能穿上讓自己自在、舒適且好看的服裝,而且不該被任何人品頭論足。
Team LGBTQ:我們為我們是誰而驕傲
此屆奧運有182名出櫃的LGBTQ+運動員,創下歷史新高,若將他們視為一隊,共獲得32面獎牌。許多選手公開且不畏懼地為LGBTQ+社群發聲。
來自紐西蘭的舉重選手勞瑞爾·哈伯德(Laurel Hubbard),是首位參加個人賽事的跨性別女性選手,他的出現引起輿論正反兩面的討論,但無可否認的是,他的出現提高了跨性別者的能見度及社會對跨性別者的討論、理解。「一直以來,我只想要做我自己。」哈伯德說道,「我非常感謝能擁有這次機會,來到這裡,做我自己。」
加拿大女子足球隊的奎恩(Quinn)是首位公開出櫃的跨性別及非二元性別奪牌者,他不僅為加拿大贏得金牌,也替跨性別、非二元性別者贏得聲量。
因在場編織毛線而爆紅的英國跳水選手湯姆·戴利(Tom Daley)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身為男同志同時也是奧運金牌,我感到非常驕傲!」他隨即說道:「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我不覺得我能贏得任何東西,因為我的身份。」
來自菲律賓的輕量型拳擊選手奈西·佩特西奧(Nesthy Petecio)對記者說:「身為LGBTQ社群的一份子,我很驕傲!」「走吧!我們去戰鬥!我們也為LGBTQ而戰!」
一名女同志鉛球選手瑞雯·桑達士(Raven Saunders)說道:「我不只是為我自己而戰,我為更多人們而戰。我想對整個LGBTQ社群致意,為每個黑人致敬,我向世界上所有人致上最高的敬意。」
#問題反思與未來展望:
我們究竟性別平等了嗎?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性別平等不光是做好「表面數據」,性別平權的真正目標是每個人從內而外,從想法到行為的脫胎換骨。透過這次奧運,世界看見了女性、看見了LGBTQ+社群,也看見了更多、更多元的可能性。一個多元共融的社會不再只是遙遙無期,我們前進了很大一步,而且我們必須持續努力,堅持不懈。感謝每個運動員精彩的表現,感謝那些無所畏懼,挺身而出的選手。因為有你們,世界擁有更多更大的想像空間。期望有一天,「性別平權」不再被視為一個議題,因為它會成為每個人的潛意識,它會是再平常、普通不過的事情。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