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核四安全篇(上)
老編2021-09-26
#公投專欄
#特別感謝核四前廠長王伯輝先生
#重啟核四安全篇上
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曾說過:「如果你說的謊言範圍夠大,並且不斷重複,人民最終會開始相信它,當謊言被確立的期間,國家便可阻隔人民對謊言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後果的了解。」
#科學議題_理性討論
今年公投的四案中,除了公投綁大選一案外,其餘的三案:重啟核四、萊豬進口以及藻礁皆較偏向於科學議題而非政治,這也提供了我們一個相當好的機會坐下來好好討論,畢竟許多的議題最終的決定因素多是落在選民的政治立場,但科學則沒有這樣的問題,除去尚未完成辯證的假說外,絕大多數的科學議題可以用數據以及線性規劃讓選民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核四議題是今年四個公投案中糾纏最久的一個議題,身為千禧世代後的年輕人,核四是我在各個學習階段中都離不開的議題,筆者在最一開始是反核的,理由和很多人一樣,例如:核四是拼裝車、台灣在斷層上蓋什麼核電廠?、核廢料不能處理……類似的想法讓筆者長期對核能充滿著不信任,直到2016年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核四前廠長王伯輝先生,才讓我對核四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而核能議題也成了我長期追蹤的主要議題。
以下將會針對幾個常見的誤解進行討論,但議題涵蓋的範圍較大,為確保能深入討論,這個議題可能會以一系列的文案呈現,如果有想看什麼內容的話可以在下面留言討論,今天就先就許多人關心的安全性問題的天然災害因素做討論。
提到安全性,最常見的疑慮不外乎二類,其一是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其二則是核四興建、運作相關人為因素的安全性,前者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角,後者應篇幅關係拆到下一篇做討論。
#板塊交界處的台灣真的蓋不了核電廠?
之所以會有前者的疑慮,多是基於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的事實,再加上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在2012年出版的活動斷層分布圖中地表超過5公里長的活動斷層就包含了20條第一類、13條第二類,該科學事實確實造成台灣地震頻繁且曾經發生過921、2016年的高雄美濃大地震等大規模地震。
但包括核四在內的所有核電廠均在規劃與計畫核定階段考量到該科學事實,並且做出相對應的措施,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便是國內僅有四處符合的場址,因為必須嚴格挑選足夠穩定的岩盤,這也是為何「核五」並不在合理的選項中,攤開數據來看,核四可承受的最大地動加速度為0.67g,而這還是在因為封存而無法完成的福島安全強化工程未完成前的數據,對比其他三座核電廠的可承受值分別是0.51g、0.67g、0.72g,而商轉超過35年的時間裡,測得的最大地動加速度則分別為0.037g、0.028g、0.17g,事實上,若要達到核四的0.67g,那勢必是極大規模的地震,屆時核電廠損毀造成的傷害相比地震本身所帶來的傷害幾乎可說是小巫見大巫。
#不是不要_而是不會有下一個福島
而另一個常見的常見的疑慮則是海嘯,對311稍有研究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海嘯和人為疏忽才是釀成大錯的主因,而核電廠因為需要讓廢水降溫的需求,所以必須臨海而建,這也使得海嘯是一個不得不被考慮的重要因素,當初施工時當然也有將其納入討論,選址時便檢視過海底的地形,確保不會產生太嚴重的海嘯,並且將海嘯的最大值納入討論,同樣是在福島強化工程完成前的數據,核四可承受的海嘯最高高度12.3公尺,而預估最大值則是8.1公尺,這也是為何311不可能在台灣發生。
總結上述,臺灣的天然環境確實有可能造成大型災害,而我們也領教過了不少,但在經過評估後我們一樣可以對各類災害做出預防,這些因素確實該讓我們引以為戒,但不該讓我們因噎廢食。
圖片來源: https://pse.is/3kg4fd